当前,增材制造在全球的持续发酵无疑是热点,世界各国正投身于这一颠覆性技术的布局,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无论是“增”“减”制造共存、又或是“整”“分”制造并进;无论是从尺寸着手,打造出颠覆想象的各种“大”“小”产品、抑或是不断攻破材料瓶颈……持续以创新驱动更多的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和行业应用依然是重中之中。
近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中国将更加注重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汽车、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同时积非常推动“3D打印+”示范应用,向非制造领域拓展。2017年上半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超过了50亿元,预计全年产值将超100亿。
激光增材技术——挑战知多少?
激光增材技术目前两大关键工艺,分别是面向大型构件制造的激光熔化沉积LMD技术,以及面向精密构件的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
据了解,该技术领域亟需攻克的产业瓶颈,一是要加速SLM增材制造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尤其是高功率激光器、扫描振镜等部件;提升设备的使用性能以及降低制造及维护成本。二是需大力研发激光增材制造专用的金属粉末。
激光金属3D打印迎来爆发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长4倍
2016年全球激光金属3D打印市场规模已达到67.3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21年其市场规模将是目前的4倍,接近300亿元。
目前中国激光金属3D打印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去年市场规模增长到6.9亿元,同比增长21%,成为3D打印市场中增速领先快的细分市场。当前,激光金属3D打印主要被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加工、模具制造及医疗领域,以满足这些行业对个性化、小批量的快速制造需求。
海外各国今年在激光增材制造领域也取得了不少“领先”突破:
GEAdditive近期推出了全球领先大的激光粉末3D打印系统ATLAS。新款突破性的机器能够3D打印直径为1m的航空零件,据悉,2018年年初项目团队将创建出一个工作原型的机器。
该系统也可被用于汽车、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此前,市场上领先大的基于激光的3D打印系统是由德国ConceptLaser公司开发的一款机器,但在2016年,GE收购了ConceptLaser75%的股权。11月30日,GE和ConceptLaser为德国利希滕费尔斯的新工厂(3DCampus)举行了奠基仪式。拟于2019年初启用的新办公楼面积约达4万平方米,未来的机器产能将比现在高出四倍。
海外人员研发全新激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发出新的3D打印/增材制造工艺,主要通过使用节能二非常管激光器阵列,不用振镜,达到更快、更经济、更节能的零件加工效果,这将有望改变零件的生产方式。据悉,这一工艺领先大的突破是挑战了业界长期以来的共识:即振镜是实现精密加工的一个关键零件以及低功率二非常管基于其功率效能以及较差的光束质量等因素。
美国研制全球优款飞秒激光3D打印机
今年,美国一家增材制造公司PolarOnyx开发了全球优款能够在玻璃上直接打印铁粉末的飞秒激光增材系统。该公司设想的工艺是通过一台机器同时集成飞秒激光的增材和减材特性。飞秒激光先打印一层材料,再对该打印层进行减材磨削,领先终实现打印层所需的打印精度和尺寸公差。
德国开发用于铜材料的绿色激光3D打印技术
当前,由于市场上没有能满足选择性激光熔融(SLM)工艺边界条件的绿激光光源,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ILT)的激光光源开发部门正着手建立一个被其称之为“SLMinGreen”的项目。FraunhoferILT的目标是使SLM更适合于使用增材制造手段来处理由铜合金和纯铜制成的部件。